
夏天,似乎很长,但又好像很短。
转眼到了处暑时节,三伏天已近尾声(8月24日出伏)。
“处暑:七月中。处,止也,暑气至此而止也。”
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、秋季的第二个节气。处暑就是止暑,表示“暑将退伏而潜处”。处暑之后,气温逐渐下降,暑气开始减退,随之而来的就是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了。但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(俗称“秋老虎”)影响,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,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。
处暑三候
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:

一候鹰乃祭鸟丨老鹰感知到秋的气息,开始大量捕猎鸟类。
二候天地始肃丨随着气候不断转凉,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凋零,气肃秋高,凉意盈盈。
三候禾乃登丨黍稷稻梁,纷纷成熟,五谷丰登,美不胜收。
处暑习俗
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贺“七月半”的民俗活动。
二候天地始肃丨随着气候不断转凉,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凋零,气肃秋高,凉意盈盈。
三候禾乃登丨黍稷稻梁,纷纷成熟,五谷丰登,美不胜收。
处暑习俗
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贺“七月半”的民俗活动。

出游迎秋丨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民间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

放河灯丨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萧红《呼兰河传》中的一段文字,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:“七月十五是个鬼节;死了的冤魂怨鬼,不得托生,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,想托生,又找不着路。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,就得托生。”

开渔节丨处暑是渔业收获的好时候。此时鱼虾贝类生长得比较成熟了,适合捕捞。为了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,沿海地区便有着开渔节这一习俗。处暑时节,沿海地区会举办十分隆重的“开渔节”,欢送渔民开船出海。
拜土地公丨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,古时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来祭祖以及拜谢土地公。
拜土地公丨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,古时人们举行各种仪式来祭祖以及拜谢土地公。

煲药茶丨处暑时节,我国两广地区有煲药茶的习俗。人们去药店配制药方,然后在家煲药茶,处暑过后仍闷热,煲凉茶可解暑热。

吃鸭子丨老鸭味甘性凉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,做法也五花八门,有白切鸭、柠檬鸭、子姜鸭、烤鸭、荷叶鸭、核桃鸭等。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,一般处暑这天,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。
处暑养生
处暑时节的到来,提醒人们秋季正悄悄来临,要注意预防“秋燥”。此时,人体进入一个生理调整阶段,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,出现“秋乏”的情况。处暑养生需要注意什么?
吃对睡好解“秋乏”丨随着天气转凉,人们常说的“春困秋乏夏打盹”中的“秋乏”就上阵了。进入秋季,要保证充足睡眠,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,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,并保证早睡早起。另外,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“秋乏”。饮食上宜讲求滋阴润燥,清淡安神,少吃西瓜等凉性食物,可多吃梨、冰糖、银耳、沙参、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,或黄芪、党参、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。但要注意少食多餐,防止燥邪损伤。
多开窗少开空调丨处暑时节,天气逐渐转凉,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,而是要尽量多开窗,使空气流动,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。室内也可养些植物,如盆栽柑橘、吊兰、斑马叶橡皮树、文竹等,以改善室内空气,增加氧含量。
注意胃部保暖丨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,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。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,腹部盖薄被。
处暑养生
处暑时节的到来,提醒人们秋季正悄悄来临,要注意预防“秋燥”。此时,人体进入一个生理调整阶段,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,出现“秋乏”的情况。处暑养生需要注意什么?
吃对睡好解“秋乏”丨随着天气转凉,人们常说的“春困秋乏夏打盹”中的“秋乏”就上阵了。进入秋季,要保证充足睡眠,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,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,并保证早睡早起。另外,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“秋乏”。饮食上宜讲求滋阴润燥,清淡安神,少吃西瓜等凉性食物,可多吃梨、冰糖、银耳、沙参、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,或黄芪、党参、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。但要注意少食多餐,防止燥邪损伤。
多开窗少开空调丨处暑时节,天气逐渐转凉,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,而是要尽量多开窗,使空气流动,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。室内也可养些植物,如盆栽柑橘、吊兰、斑马叶橡皮树、文竹等,以改善室内空气,增加氧含量。
注意胃部保暖丨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,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。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,腹部盖薄被。

运动健身丨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,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,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,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,增加产热,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。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、慢跑、散步、打拳、做操、跳绳、登山等,时间宜选择早晚,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,应尽量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。
暑气初敛 清秋将至。让我们与大汗淋漓的盛夏作别,伴着初秋的微凉,与美好同行。
暑气初敛 清秋将至。让我们与大汗淋漓的盛夏作别,伴着初秋的微凉,与美好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