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是“豪华版”中秋国庆双节8天长假的最后一天,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——寒露。
寒露来,深秋至,天渐寒。
“九月节。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
寒露是深秋的节令,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,意味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。
寒露是深秋的节令,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,意味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。
寒露三候

一候鸿雁来宾丨寒露节气,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。因已有先到者为主,故后至者为宾。

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丨深秋天寒,雀鸟匿迹,古人见海边突然有很多纹路相似的蛤蜊,以为是雀鸟所变。

三候菊有黄华丨当此时节,菊花遍地开放。
寒露习俗

赏枫叶丨寒露时节,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,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说的也是这个季节。北方地区更适合寒露观红叶,尤其是黄河以北。

喝"寒露茶"丨“寒露过后觅秋茶”,每年寒露时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,谓之"正秋茶"。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。"寒露茶"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,尤受爱茶之人喜爱。

饮菊花酒丨寒露与重阳节接近,此时菊花盛开,为除秋燥,某些地区有饮“菊花酒”的习俗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、酒曲等酿制而成,古称“长寿酒”,其味清凉甜美,有养肝、明目、健脑、延缓衰老等功效。陶渊明有诗曰:“菊花酿酒可延年,两鬓丝丝绕鹤发。”

秋钓边丨在我国南方,寒露时节告别炎热,阳光和煦,正是出游、赏花、钓鱼的好时节。再加上由于气温下降迅速,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,所以鱼儿都游向更为温暖的浅水区,正是临水垂钓的好时节,便有了人们所说的“秋钓边”。

品雌蟹丨“西风响,蟹脚痒”。从寒露到立冬,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。“九月团脐十月尖,持螯饮酒菊花天。”民间也有“九雌十雄”的谚语,此时雌蟹卵满、黄膏丰腴,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,宜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。

吃芝麻丨民间历来有“寒露吃芝麻”的习俗,尤其是吃黑芝麻。黑芝麻药食两用,具有“补肝肾,滋五脏,益精血,润肠燥”等保健功效。与芝麻有关的食品也是寒露前后的热门货,如芝麻酥、芝麻绿豆糕、芝麻烧饼等,更有谚语说“嚼把黑芝麻,活到百岁无白发。”

登高丨寒露时节,我国北方已呈现出深秋景象,南方也秋意渐浓。古人有重阳节与友人一起登高的习俗,寓意“步步高升”,而重阳节刚好在寒露节气前后,因此寒露也适合结伴登高。秋高气爽,与亲朋为伴,登山畅游,既有雅趣,又可健身,开阔的视野也能让人减少“悲秋”情绪。
寒露养生
寒露至,雨水渐少,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。应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,尽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,保持身心健康。养生的重点仍是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
寒露脚不露丨“寒露”之后,天气渐转寒,常言道“寒露脚不露。”此时要特别注重脚部保暖,以防“寒从足生”。可采取穿保暖性强的鞋袜、热水泡脚、按摩等方式对足部进行保暖。特别是睡前用热水泡脚,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疲劳,有助于睡眠。此外,寒露也是流感多发的季节,昼夜温差增大,需及时添加衣物,注意防寒保暖。
寒露脚不露丨“寒露”之后,天气渐转寒,常言道“寒露脚不露。”此时要特别注重脚部保暖,以防“寒从足生”。可采取穿保暖性强的鞋袜、热水泡脚、按摩等方式对足部进行保暖。特别是睡前用热水泡脚,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疲劳,有助于睡眠。此外,寒露也是流感多发的季节,昼夜温差增大,需及时添加衣物,注意防寒保暖。

多食滋阴润肺之物丨寒露至,燥气当令,邪气入体,易患如舌燥咽干、咳嗽少痰、皮肤干燥、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。此时宜多食滋阴润燥、养阴润肺之物,如蜂蜜、芝麻、糯米、百合、番茄、梨、香蕉等。还应少食油腻厚味及辛辣刺激之物,如辣椒、花椒、桂皮、酒等。

运动有讲究丨寒露节气后,运动健身也要有所调整,可以选择慢跑、登山、散步等形式。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,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,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。同时不论何种运动,都不宜过量,在全身微热,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,即行停止,应避免大汗淋漓,以保持阴液内敛,不使阳气外耗。
这个时节,鸿雁南迁、菊花素雅、枫叶红火、蟹黄秋浓,可浅水垂钓,可登高望远,四时有四时不同的风貌,每个节气有每个节气独特的景致。无论喜欢哪种景致,请停下来、慢下来,亲近自然、融入自然,去感知寒露的独特之处。
天寒露重,望君保重。
这个时节,鸿雁南迁、菊花素雅、枫叶红火、蟹黄秋浓,可浅水垂钓,可登高望远,四时有四时不同的风貌,每个节气有每个节气独特的景致。无论喜欢哪种景致,请停下来、慢下来,亲近自然、融入自然,去感知寒露的独特之处。
天寒露重,望君保重。